古人有名有字,《颜氏家训》说:“名以正体,字以表德”,那么,名与字有什么区别呢?
名为谦称,主要用于自称或长辈称呼用;字为尊称,主要用于平辈或晚辈称呼用。
《周礼》记载:“婚生三月而加名”,此处,三为约数,不一定代表三个月,意即婴儿出生以后一段时间即由父母取名,自称或供长辈称呼之用。
成年之后要进入社会与人交际,则要另取别字,供平辈和晚辈称呼之用。按《礼记·曲礼》记载:“男子二十冠而字“,即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,结发加冠,此时才有别字;而女子在十五岁举行笄礼,结发加笄,即《礼记·内则》中所载的“女子十有五年而笄”,故女子十五岁便有别字。所谓待字闺中,便是来源于此。
比如:诸葛亮,字孔明,在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八回中,刘备三顾草庐问教于诸葛亮,诸葛亮说:“但恨亮年幼才疏,有误下问”,此处亮是谦称。在第三十九回中,公子刘崎恐遭继母陷害而问计于刘备,刘备说:“来日我使孔明回拜贤侄,可如此如此,彼定有妙计相告”,此处刘备称诸葛亮为孔明,是尊称。在第五十七回中,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曰:“既生瑜,何生亮”,周瑜直呼孔明为亮,正表达出对孔明不敬不服之意!
《白虎通‧姓名》云:「或傍其名而为之字者,闻名即知其字,闻字即知其名」,可见,名与字有一定之关联,那么,名与字又有什么联系呢?
一、同义互训,即字与名意义相同相近,或字是名的补充
比如:诸葛亮,字孔明,取明亮之意;孙权,字仲谋,取权谋之意;张辽,字文远,辽与远同意;王平,字子均,平与均同意;周瑜,字公瑾,瑜、瑾都是美玉;公孙瓒,字伯珪,瓒、珪都是美玉;孔丘,字仲尼,尼是屔的假借字,屔即丘也,故尼与丘同意; 毛泽东,字润之,润与泽同意;蒋中正,字介石,介石即两国划界之界石,取中而正之意,故名中正。
由于同一汉字可能有多重意义,根据字也可以知道名的含义。比如:屈平,字原,可知平乃“广平曰原”之意;而王平,字子均,可知平取均平之意。
二、反义相对,即字与名意义相反
古人深明过犹不及之理,因此字与名反义相对,取其制衡之意,意在进退有度,拿捏分寸。比如:吕蒙,字子明,明与蒙相对;乐进,字文谦,谦与进相对;杜如晦,字克明,晦与明相对;朱熹,字元晦,晦与熹相对;端木赐,字子贡,赐是君王给予臣下,贡为臣下献给君王,赐与贡相对;杨过,字改之,过与改相对。
三、援引经典,即字与名源于经典
比如:赵云,字子龙,取云从龙之意,源自《易经‧乾卦‧文言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”;陆羽,字鸿渐,即鸿渐于陆之意,引自《易经‧渐卦》:“鸿渐于陆,其羽可用为羽仪”;白居易,字乐天,取乐天知命居易不忧之意,源自《易经‧系辞上》:“乐天知命,故不忧”。
大致上名与字的关系离不开以上三类,另外,也有极少数的字是在名的基础上变化而来,如李白,字太白;胡适,字适之;杜牧,字牧之。当然,也有一些字与名并没有明显关联,但此类名字十分少见绝非主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