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在没有拼音的古代,使用什么注音方法吗?|反切

拼音,是近代以来才开始通行的汉字注音方法,那么,在没有拼音的古代,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汉字的发音呢?

什么是反切?

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也是最为成熟的注音方法,称为“反切”,或“反语”。反切的基本规则是由两个汉字相拼给另一个汉字注音,“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,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”,也就是说,上字取声母,下字取韵母和声调。比如:“东,德红切”,即“东”的声母与“德”的声母相同「d」,而其韵母及声调与“红”字相同「ōng」,故“东”的发音为「dōng」;又如:“反,甫晚切”,即“反”字的声母与“甫”字的声母相同「f」,韵母及声调与“晚”字相同「ǎn」,故“反”的发音为「fǎn」。

古人切语之法,用二字以求一字之音,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,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;上字以定清浊,下字以定平上去入;如“东,德红切”、“反,甫晚切”。

为何称作“反切”?

反切,唐朝以前称为“反”,“反者,覆也”,因避讳而改作“翻”;宋朝开始才称作“切”,“切者,摩也”。因此,反切就是“反”和“切”两种说法的合称,即“反覆切摩”之意。

「反者,覆也,切者,摩也。所谓反切者,盖反覆切摩而成音之义也。」——《李氏音鉴》

「音韵辗转相协谓之反,亦作翻,两字相摩以成声韵谓之切。」——《礼部韵略》

反切的有趣例子

  • 「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 」:于悉(一)、而至(二)、稣甘(三)、赛字(四)、歪古(五)、赖舅(六)、浅滴(七)、北瓜(八)、偕柳(九)、赊迟(十);

  • 「天、地、人」:梯颠、道基、日辰;

  • 「春、夏、秋、冬」:闯墩、胡雅、巧偷、督工;

  • 「上、下、左、右」:时掌、硝大、宗洛、依旧;

  • 「东、南、西、北」:杜松、那含、晓鸡、博墨。

  • 本文作者:括囊无誉
  • 本文链接: Articles/反切/
  •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原创作品,转载请注明出处!
------ 本文结束 ------
坚持原创文章分享,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