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子百家|法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

法家,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,是诸子百家中的名家

“法家者流,盖出于理官”,理官,是治理狱讼的官吏,班固认为,法家可能起源于理官,但是其思想源头并不确切。

法家者流,盖出于理官。信赏必罚,以辅礼制。——《汉书·艺文志》

法家主张“不别亲疏,不殊贵贱,一断于法”,其核心在于“信赏必罚”,其目的在于“以辅礼制”。

法家不別亲疏,不殊贵贱,一断于法。——《史记》

法家共十家,分为“法派”、“术派”、“势派”,著作共217篇

《李子》,三十二篇。作者为李悝(前455年-前395年),是战国时期魏文侯的丞相,提倡“富国强兵”之说。

《李子》三十二篇。名悝,相魏文侯,富国强兵。

《商君》,二十九篇。作者为商鞅(前390年-前338年),姬姓,名鞅,也称卫鞅,或公孙鞅,是卫国国君的后裔。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孝公的丞相,是法家“法派”的创始人。

《商君》二十九篇。名鞅,姬姓,卫后也,相秦孝公,有《列传》。

《申子》,六篇。作者申不害(前420年-前337年),亦称申子,是郑国京邑人,是法家“术派”的创始人。申不害是韩昭侯的丞相,终其一生,诸侯都不敢侵略韩国,正所谓“终申子之身,国治兵彊,无侵韩者”。

《申子》六篇。名不害,京人,相韩昭侯,终其身诸侯不敢侵韩。

《处子》,九篇。作者应为处子,其人不详。

《处子》九篇。

《慎子》,四十二篇。作者为慎到(约前395年-前315年),赵国邯郸人,是法家”势派”的创始人,早于申不害、韩非,受到申不害和韩非的称赞。

《慎子》四十二篇。名到,先申、韩,申、韩称之。

《韩子》,五十五篇。作者为韩非(约前281年-前233年),战国末期韩国人,是韩国宗室公子。韩非主张“法”、“术”、“势”三者并重,是法家的集大成者。韩非出使秦国时,被李斯杀害。

《韩子》五十五篇。名非,韩诸公子,使秦,李斯害而杀之。

《游棣子》,一篇。作者游棣,其人不详,当是战国晚期与慎到、韩非同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。

《游棣子》一篇。

《晁错》,三十一篇。作者晁错(前200年-前154年),西汉政治家,主张“重农抑商”、“移民实边”。

《晁错》三十一篇。

《燕十事》,十篇。作者不详。

《燕十事》十篇。不知作者。

《法家言》,二篇。作者不详。

《法家言》二篇。不知作者。

法家的兴起及其缺陷

战国时期,王权衰落,诸侯争霸,社会的巨变,导致法家思想逐渐兴起,在经过商鞅、慎到、申不害的发展后,逐渐形成以商鞅为代表的“法派”,以申不害为代表的“术派”,和以“慎到”为代表的“势派”三者相结合的学派。到了战国末期,韩非兼取“法”、“术”、“势”三家之长,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。至此,法家跻身成为诸子百家中的一大名家!

然而,法家也有其缺陷,班固引用《周易》中的话感叹说:“古代君王以严明的刑罚来整顿法制,这是他们的长处。然而,如果由刻薄的人来施行法治,就会抛弃教化,放弃仁爱,只通过施行刑法而想达到天下太平,甚至于残害至亲,伤害恩义,刻薄应当亲厚之人”。

《易》曰“先王以明罚饬法”,此其所长也。及刻者为之,则无教化,去仁爱,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,至于残害至亲,伤恩薄厚。

------ 本文结束 ------
坚持原创文章分享,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