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古代,由于时代不同,慧星种类不同,所以慧星在史籍中的名称也不相同。
慧星最为常见的名称是“慧”或“慧星”,其次也常称为“孛星”或“星孛”;除此之外,还有其他名称,如客星、天欃、星、蓬星、长星、异星、景星、蚩尤旗、天冲、旬始、天狗、白气、含誉、格泽。
第一类:确定是慧星,称作“慧”、“慧星”、或“孛星”、“星孛”;
一、慧
「壬申,彗出于张;甲戌, 彗出灵台。」——《新五代史·司天考》
二、彗星
「七年,彗星先出东方,见北方,五月见西方。将军骜死;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。夏太后死。」——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
「六年二月丁巳,彗星见东方,长六七尺,色青白,西南指营室及坟墓里。丁丑,彗星在奎一度,长六尺;癸未,昏见,西北历昂、毕;甲申,在东井,遂历舆鬼、柳、七星、张,光炎及三台,至轩辕中灭。营室者,天子常宫。坟墓主死。彗星起而在营室、坟墓,不出五年,天下有大丧。后四年,孝顺帝崩。」——《后汉书·天文志》
三、孛星
「二十三年三月,孛星晨见东方二十余日,夕出西方,犯历五车、东井、五诸侯、文昌、轩辕、后妃、太微,锋炎指帝坐。占曰:“除旧布新之象也。”」——《后汉书·天文志》
四、星孛
「秋七月,有星孛入于北斗。」——《春秋·文公十四年》
「有星孛入于北斗,周内史叔服曰:“不出七年,宋、齐、晋之君皆将死乱”。」——《左传》
「秋,七月,有星孛入于北斗。孛者何?彗星也。其言入于北斗何?北斗有中也。何以书?记异也。」——《公羊传》
「元延元年七月辛未,有星孛于东井,践五诸侯,出河戌北,率行轩辕太微,后六日度有余,晨出东方」——《汉书·五行志》
第二类:可能是慧星、新星、或超新星,如“客星”、“天欃”、“星”、“蓬星”、“长星”、“异星”、“景星”、“蚩尤”、“天冲”、“旬始”、“天狗”、“白气”、“含誉”、“格泽”。
五、客星
「九年正月戊申,客星出牵牛,长八尺,历建星至房南灭,见至五十日。」——《后汉书·天文志》
「三年十月,有客星三,一 大二小,在虚、危间,乍合乍离,相随东行,状如斗,经三日而二小星没,其大星后没。」——《新唐书·志卷二十二》
六、天欃
「孝文后二年正月壬寅,天欃夕出西南。」——《汉书·天文志》
七、星
「光宅元年九月丁丑,有星如半月,见于西方。」——《新唐书·志卷二十二》
「十一年九月甲戌,有星见于五车东北,发芒丈余。扫内阶,入紫微宫,扫北极五星,犯东垣少宰,入天市垣,犯天市。至十月己未,阴云不见。」——《明史·志卷三》
八、蓬星
「孝昭始元中,汉宦者梁成恢及燕王候星者吴莫如,见蓬星出西方天市垣东门,行过河鼓,入营室中。」——《汉书·天文志》
九、长星
「大业三年三月辛亥,长星见西方,竟天,干历奎、娄,至角、亢而没;至九月辛未,转见南方,亦竟天,又干角、亢,频扫太微、帝座,干犯列宿,唯不及参、井,经岁乃灭。」——《隋书·天文志》
「七年十二月丙寅,有长星于参下。其长亘天。长星,彗属。参,唐星也。」——《新唐书·志卷二十二》
十、异星
「中和元年,有异星出于舆鬼,占者以为恶星。八月己丑夜,星陨如雨,或如杯碗者,交流如织,庚寅夜亦如之,至丁酉止。三年十一月夜,星陨于西北,如雨。」——《新唐书·志卷二十二》
十一、景星
「开宝四年八月癸卯,景星见。」——《宋史·志卷九》
十二、蚩尤旗,或蚩尤之旗
「蚩尤之旗,类彗而后曲,象旗。见则王者征伐四方。」——《史记·天官书》
「景福元年五月,蚩尤旗见,初出有白彗,形如发,长二尺许,经数日,乃从中 天下,如匹布,至地如蛇。」——《新唐书·志卷二十二》
「十二月壬申,蚩尤旗见。」——《新唐书·志卷二十二》
十三、天冲
「天祐元年四月,有星状如人,首赤身黑,在北斗下紫微中。占曰:“天冲也。 天冲抱极泣帝前,血浊雾下天下冤。」——《新唐书·志卷二十二》
十四、旬始
「旬始,出于北斗旁,状如雄鸡。其怒,青黑,象伏鳖。」——《史记·天官书》
十五、天狗
「四年十月庚戌,天狗见西南。占曰:“有大兵,流血”。」——《晋书·志卷三》
「十三年闰月戊辰,天狗东北下,有声。占曰:“有大战,流血”。」——《晋书·志卷三》
十六、白气
「至壬午,星复有芒彗,长丈余,阔三尺余,东北指,历五车,白气为岐横天,贯北河、五诸侯、轩辕、太微五帝坐内五诸侯及角、亢、氐、房宿。」——《宋史·志九》
「元丰三年七月癸未,彗出西北太微垣郎位南,白气长一丈,斜指东南,在轸度中。」——《宋史·志卷九》
「元嘉二十六年十月,彗星入太微。十一月,白气贯北斗。」——《宋书·志二十六》
十七、含誉
「大中祥符七年正月己酉,含誉星见。其年九月丙戌,又见,似彗有尾而不长。」——《宋史·志卷九》
「明道二年二月戊戌,含誉星见东北方,其色黄白,光芒长二尺许。」——《宋史·志卷九》
十八、格泽
「格泽星者,如炎火之状。黄白,起地而上。下大,上兑。其见也,不种而获,不有土功,必有大害。」——《史记·天官书》